《狼图腾》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图腾》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图腾》读后感1《狼图腾》,五十余万字的厚重的一本书,写得相当精彩,每每读到激动时,总会拍案而起,惊曰:“写的太妙了!”
狼那挺拔健美的身躯总能让人羡慕不已。看了《狼图腾》,如同遇到一个知音,每当捧起这本书总不忍心放下。书中对狼的行为的刻画十分细致,场面描写也相当有画面感,我最喜欢看的那段狼群追赶厮杀马群的描写,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可见作者到草原插队没白过,把草原的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除了狼,作者还描写了其他草原动物如草原鼠、黄羊、獭子等,对草原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全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蒙古草原生活的图景。
除了对作者的描写表示认可外,我还对作者渊博的文化知识感到惊叹,全书每章都有援引各种古籍中关于狼的故事原文,在具体描写的时候,主人公陈阵也是没看到一件小事就会浮想联翩,尤其在其养狼的过程中,几乎小狼的每一个举动都足以让他思考一整个晚上,并且思考得相当有深度。
开始看的时候我会沉浸在狼的英勇善战的故事中,越看到后面读者往往会陷在痛苦中——草原被破坏、狼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时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狼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农区来的人却完全没有一点环保概念,不停地开垦新的草场、过度放牧,尤其看到全书最后几段,其中那一句“额仑宝力格苏木(乡)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更是让人心如刀绞。或许正是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最后一场狼文化的盛宴,所以该书才如此令人着迷、如此珍贵吧。
看完书,难忘《狼图腾》中狼的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也更难忘狼为了胜利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牺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义。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团结的群体。这种团结是在千百年实地作战的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为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蒙古狼争夺食物的战场就是死亡的前线,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
同时狼的集体作战攻势锐不可挡,对战果也是力求最大,也决不盲目贪多恋战,不乱阵脚。狼群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为了集体的胜利,狼的牺牲精神更让人钦佩有嘉。当发现猎人时,为了保护大批的狼群,会有两只狼做诱饵把猎人引开,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还有丧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杀式的攻击方式重重的悬挂在马的侧腹做最后的殊死的拚杀。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狼图腾精神,在我们心中扎根,让我们都变成有“狼性”的中华人,成为世界的佼佼者。并且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狼的顽强的意志都会一直激励着我们的。
《狼图腾》读后感2读完姜戎的《狼图腾》时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它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意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其中最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草原狼坚忍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灵活万变的智慧。
《狼图腾》,它让我对狼有了新的认识。广阔无边的草原也曾有虎豹,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都被无情地淘汰了。唯独只有草原狼经起了时间的考验并且最终成为了草原的兽中之王。促使狼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经久不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团结!在狼群里老弱病残的狼总是受到照顾。吃食时狼也会把食物留给它们一份。在生死关头时狼又把最好的退路让给它们而自己却去面临危险,面临死亡。试问,这种团结的精神又有多少人具备呢?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狼是个训练师,训练出了一流的战马——乌珠穆沁马。在狼追捕马时,老马、弱马、病马、幼马、孕马、残马落在后面,被狼吃掉,有些马活活跑死,被狼吃掉。只有那些吃得起苦、勇猛的儿马子,才在草原上生存下来。
从狼身上,我们学到了智慧、勇敢、团结,正是这样才让狼成为草原的王者,才让蒙古骑兵横扫天下,才让乌珠穆沁马闻名于世,狼才是动物中的王者。
《狼图腾》读后感3似乎人们对狼的印象都是极不好的:狼子野心,狼哭鬼嚎.......等词语都有狼而且都是贬义词,这本书却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观点。首先,狼是很聪明的,它们在草原上很多战法就很值得借鉴。例如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的战斗都组织严密,而且它们会利用环境,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有效的方法出击,直接置对方于死地。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蒙古人那么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其实也是从狼的那里借鉴而来。其次狼是很有尊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它们都不会退却。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走了一段,巴图说:我把狼的一条前腿打断了,你看狼走一步只有三个爪印,那条伤腿不能着地了。血迹时现时断,两人又追了一个多小时,在一处草滩上,两人都愣住了:一截带着白生生骨茬的狼前腿赫然在地,腿骨和狼皮狼筋还留着狼的牙痕。巴图说:你看,狼嫌跑起来刮草碍事,它自个儿把伤腿咬断了。张继原心口一阵紧痛,像被狼爪抓了一下似的,他说:都说壮士断臂,硬汉子能自己砍断中毒箭的胳膊,不过我从来没见过。可狼咬断自个儿的腿,我已经见过两次了,这是第三次。巴图说:人跟人不一样,狼跟狼一个样……”“从路沟里费力地爬起来,斜过身蹲坐着,沾满血迹的胸下又沾了一层沙,不屈而狂傲的狼头正正地对着两位追敌。狼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习惯,用力地抖了抖身上的沙土和草渣,力图保持战袍的整洁和威严。但它还是控制不住露骨的断腿,翘在胸前不停地发抖。然而狼的目光却凶狠得大义凛然,它大口喘气,积攒着最后一拼的体力。”这一段深深的震撼了我,那是怎样的勇气和尊严啊,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任不退缩?
狼其实并没有任何的过错,它们是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了狼,虽然没有了吃羊的动物,但草原也将会不复存在。
当我读到人们开着吉普车乐此不疲的追赶着、捕杀着 ……此处隐藏8602个字……为狼知道,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草原世界,如果当不了狼,那就只能是头羊了。你没听到那一声声凄惨的狼嗥,不就是在向“腾格里”诉说着狼族千百年来不能共享天伦的无尽辛酸吗?
《狼图腾》读后感13朦胧的月光洒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声悠远的长吼划破深邃的夜空。你可知道这是草原上的精灵用歌声对着月亮祈祷?奔跑、跳跃、速度、力量,我无时无刻不感到书中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激荡。一部描写狼的旷世奇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草原上的精这些精灵有耐心,为了猎物可以等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他们团结,从不丢下老弱病残,而是将食物平均分配;他们从不单独行动,而是统一听从指挥。它们是兵法的创始者,进退自如,行动神速,可以说《孙子兵法》就是来源于狼的智慧;而我们在欣赏韵律悠长曲折的蒙古歌曲时,岂知这也是源于那位天才的歌唱家——狼。
狼的智慧多到足以与人类争斗了上千年,它的毅力、坚忍不拔,让我为它赞叹,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它那不可动摇的尊严。狼的耳朵永远直立着,不像狗一样耷拉下来,狼的尾巴永远不会像狗那样翘起来摇摆,狗可牵,狼不可牵。我在动物园里看到过各种各样动物,但从未见过狼,他们独守着那份骄傲,那份尊严,永不低头。
人类是万物之灵,但在这些方面,又能比狼强多少。有多少人半途而废,总是向挫折低头,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不惜不顾尊严,卑躬屈膝;又有多少人因为自私自利而不顾朋友家人;。更可笑的是,人们竟然因为狼损害了他们的一己之利,就把他们作为邪恶的一方编入故事不断传说,像《狼和小羊》、《小红帽》竟也成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使许多人对狼的看法根深蒂固。有时,一群狼捕到许多黄羊,人们本来应该给它们留下一些,却贪婪地全部把狼的成果运走,还反过来责备狼偷吃他们的羊,却不想想他们对狼又做了什么?
人类大量捕杀狼,他们开着汽车与狼赛跑,使一匹匹狼死在枪弹之下。他们在食物旁放上狼夹,让狼痛苦地挣扎。无非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可是,人们却没有想过,狼没了,羊群、牛群开始大量繁殖,草原被破坏的千疮百孔,老鼠在草原上大量打洞,马腿常常被折断,蚊子也日益增多。草原上唯有草是最珍贵的,但草也是最脆弱的,腾格里把狼派下来保护草原,人们却自以为是地杀害他们。
风沙吹着,好大。大片大片的草原消失在茫茫中,与之消失的还有那些草原上的精灵。我想像着人们没有私心,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私心;我想想着没有风沙,但不可能没有风沙;我想象着“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草分明已枯黄。
夜寂静的可怕,我们何时才能再听到草原上精灵的歌唱?
《狼图腾》读后感14书由几十个连环的故事组成,故事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的紧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汉人知青眼中的蒙古大草原在读者面前展开,而蒙古大草原上人狼之间的故事也以一种不同以往传统观念的视角在读者眼前呈现。
狼,它是被中国传统儒学封杀的动物。而曾被汉儒冠以凶恶、残暴、贪婪、邪恶的狼在汉人知青眼中却成了机智、勇敢、坚韧、神圣的象征。在汉人眼中象征不详的狼,在草原游牧民族眼中却成为了能把逝者灵魂带到天父腾格里那的使者。狼在草原游牧民族这由汉人眼中的恶魔变成了民族膜拜的神灵。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让读者了解到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传统思想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一个个人与狼斗争的故事使读者明白草原人对草原狼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不是那不是"爱",那是草原人对狼,对草原,对腾格里,对玄奥宇宙的崇敬。
陈阵通过自己对蒙古狼的认识了解并在阿爸的引领来到了蒙古人信仰的中心"狼图腾"中。狼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狼的耳朵、牙齿、毛发、尾巴,狼的一举一动狼的啸声,一只只威风凛凛的蒙古狼在作者笔下逐渐展献在读者面前,而这群蒙古狼集团像是要从书中跳出给愚昧人类点颜色看看。同时狼图腾所蕴含的勇敢、智慧、机敏、狡猾、热爱、激情、力量也要像月光般投入你心间,在你的灵魂深处点上一把热火让狼的精神融入你的灵魂。
在本书所隐含的狼的精神让你崇敬的同时,你会惊奇于此书并不甘于局限于狼这一狭小的范围,作者从分析历朝历代的传承方式和研究对比草原游牧民族的民族性格同农耕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差距等多方面着手,指出中国传统儒学和中国民间传统观念所存有的巨大漏洞及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此书直指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使读此书的中国人不得不正视自己血统所存在的巨大问题,发人深思。
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分析现如今的国际形式这位中科院的院士他提出了一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虽然在我看来这本奇书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的言论或许并不尽人意。但起码作者能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中国发展之路,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进步。
但同时书中也隐晦的提出一些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所存在的不足,让人担忧。
《狼图腾》读后感15前一阵看了许多女作家写的书,虽然文笔很好,可以体会到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但华丽的文章看多了,感觉就像蛋糕吃多了---腻。况且小女人的文章终究有些自艾自怨,矫揉造作,于是我就特意找了这部男人写的书来看,阴阳调和。
我这里说的男人,是指可以从他们文章里感觉到阳刚之气,而不是像村上春树、郭敬明等完全被城市化的小男人,写的东西比女人还女人,一个词---矫情。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本身,进而带着疑问去思考: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在阅读时,我似乎已经置身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像男主人公一样,与一群豪迈的蒙古人生活在一起,同他们一样对着腾格里祈祷,看着狼群用智慧的方法攻击黄羊,坐在篝火胖吃着鲜美的羊肉,那些狼群的战利品。非常欣赏蒙古人的那份豪迈,那份真诚,那份热情,不论你是谁,你来自何方,他们都会用新鲜的羊奶和美酒招待你,他们会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草原生存的经验和技巧完完全全毫不保留的告诉你,所以在蒙古生活,你会感受到一种原始的自由和轻松,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没有墙壁。每个人之间都可以敞开心扉。古典的蒙古游牧文化不仅是蒙古人坚强性格和伟大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历经千年的考验最能和草原和谐相处最环保的文化,今天如果想保护环境就应当保护这种文化。
最后说一点意见,也许因为作者是个探索异族文化的知青,他在书中声嘶力竭,大费笔墨地喊着:蒙古文化好啊,比汉文化好!却让人很难产生共鸣,感觉说教成分多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