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名言

古代的名言

时间:2025-04-24 10:42:09
古代的名言15篇

古代的名言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的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代的名言1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天道酬勤。

6、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7、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8、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是和许多不在场的高尚的人谈话,你会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12、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13、书籍是培育聪明才智的工具和载体。

14、不读书的人,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没有生气。

15、不爱读书的人,思想会停止和僵化。

16、聪明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纸面,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的含义。

17、读书不要贪量,而是要多思考,这样读书才能获益。

18、读书是较易的事,思索是很难的事。但如果两者缺一,便会全无用处。

19、书籍如果不经常翻阅,久等于是木片,毫无用处。

20、现代社会有很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有作用。

21、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学的教材有兴趣。

22、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3、读书的方法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样才有收获。

24、读书是学习,是脑动;运用也是学习,是手动,而且是比读书更重要的学习。

25、恶毒而怕人知道,是大恶;而做善事故意让人知道,是假善。

26、在别人为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是美事;但是之后又不自夸,那他的道德就很厚了!

27、是非每天都有,你不去听他自然就没有了。

28、不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自然就会安心;不去做狞恶之事,自然会身安。

29、给子孙留下金银,他们未必能守得住;给他们留下书籍,才是对他们最好的馈赠。

30、为子孙谋求更多的天地和金银不如为他们积德。

31、一个人最难得就是征服自己。

32、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子孙的事情你是管不了的。

33、不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嫉妒了别人就是自己的短处;不要忌讳自己的短处,讳谈自己的短处那自己终究不会有长处。

34、做事情不必和世俗相同,也不必和世俗相异;做事不用让他人喜,也不能让他人悲。

35、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是行善,第二是行孝。

36、在心胸狭隘的人眼里世界是悲哀的;而在心胸宽广的人眼里世界总是充满希望的。

古代的名言2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非

3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古代的名言3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7、使老有所终 ……此处隐藏10145个字……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宽恕待人,这是对的。但孔子此语要求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人,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自己,是以“自我”为导向,以自己行为做参照物。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不注意个性的不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很尴尬的。如果我们把“人”看得高于“己”,以“人”为导向,那我们会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就需要修改了。当然不是原话错了,而是原话不足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你看,只将“己”字改成“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他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一改,既保持原话意义上的正确性,又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成为更完美更权威的格言。

古代的名言12

1、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2、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3、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4、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5、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11、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12、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15、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6、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17、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古代的名言13

1、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2、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洪应明》

3、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罗贯中》

4、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杜甫》

5、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经》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7、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冯梦龙》

8、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

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0、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古代的名言14

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5、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4、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1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20、见义不为,非勇也。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3、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24、君子忧道不忧贫。

古代的名言15

1.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2. 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3.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5. 法出于仪威于义。

6.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7.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8.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9.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0.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1.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2.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13.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4.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15.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6.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8.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9.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0.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古代的名言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